返回

盐池秧歌

 

  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,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,是陕、甘、宁、蒙四省(区)交接带。

  这里建制历史悠久,地理形式险要,古代为边陲用武之地,素有“西北门户、关中要冲”之称,也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。

016A4889.jpg

  据《嘉靖宁夏新志》记载,盐池人自古以来的民间舞蹈从具有原始图腾痕迹的模拟舞,到带有原始遗风的祭祀舞。

  秦汉时期,昫衍(盐池)属北地郡,农牧交错的文化逐步成熟。

  冬麦种植保墒压苗的办法产生了独特的“唱秧歌”和“地秧歌”。

  盛唐以后它吸收胡人的音乐、舞蹈、杂技及民间武术等文化因素,从驱魔辟邪、娱神功能逐渐往娱人方面转化,并与生产劳动结合,成为人民庆丰收、祈吉祥的文化娱乐活动。

_MG_3542.jpg

  盐池特殊地理环境、文化、民风创造 盐池的喊秧歌和地秧歌。

  自清末民初,盐池秧歌涌现出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舞蹈团队,秧歌一时蔚然成风。

  由村庄作为散落的小团队演变成县城为主体的各种风格大型秧歌,辐射到陕西榆林市、内蒙古的鄂托克前旗、甘肃平凉、白银市、环县及宁夏周边市县。

  盐池秧歌动作刚健有力、潇洒大方,跳时昂首挺胸,双肩打开,大臂有架功,小臂富有弹性,甩手幅度大,步伐平稳,情绪欢豪放,敦厚朴实,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淳朴、憨厚、开朗乐观的性格。

_MG_7156.jpg

  秧歌舞的小场节目生活气息浓厚,风趣活泼,诙谐喜悦,回味无穷。伴奏乐器丰富,各种大小鼓和唢呐,极大激发了现场氛围。

  盐池秧歌舞样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扭、高跷、腰鼓、花棍、旱船和丑角杂耍,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、滑雪舞、扇子舞、灯舞等。

  盐池秧歌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充分结合的象征,具有考古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社会价值。

  在今天,因为这种特殊文化环境的影响,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已经融合进全民的日常生活状态,成为全民强身健体的主体活动,天天闹秧歌、天天扭秧歌。参与度高,群体性强。